黑龙江省养老产业发展对策

论文作者:BBTI论文网 2018-06-01

一、黑龙江省养老产业现状和问题   (一)养老产业现状   近几年,黑龙江省养老产业在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16年,黑龙江省在养老服务业累计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50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大约12.6亿元,BBTI论文期刊网www.bbti.cc,存量资产转入养老产业约23亿元,民间社会资本投入120亿元。目前,黑龙江省内养老机构达2265家,床位总数21.5万張,其中近60%床位在民办养老机构,约12.65万张。小微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7200余家,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10.5万人。夏季旅居养老也是黑龙江省养老产业的一大特色,从2015年至今,省外老年人夏季来黑龙江省体验旅居养老的达189万人,围绕这些老年人的相关服务业收入达132亿元。据统计,该指标在2015年为65万人、收入达45亿元,占同年全省GDP比重达到9.9%;2016年为124万人,BBTI论文期刊网www.bbti.cc,收入达87亿元,分别增长91%和93%。此外,对省内达到200张以上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要求必须内设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要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要覆盖社区居家老人;“养老+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在开展中,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医养结合养老信息化,更加便捷高效;实施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为基础,委托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运营管理公司经营,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和专业化社工服务项目等。   (二)存在问题   1.养老产业体系不完善   虽然黑龙江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较好,但是其产业体系仍不完善,限制其更好发展。黑龙江省内虽然新增一批养老机构,但一些地区由于对其需求较少,因此其发展较晚,导致其没有完善体系。另外,很多养老机构只能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无法获益,就无法保证其能持续进行服务。居家养老依然是主体,社区养老尚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没有成立相关的成熟社区养老组织。养老产业自身的问题,在政策方面也没有相对完善的体系。首先,每个地区养老实际情况不同,但在建设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审批流程繁琐,限制了一些小微养老机构的建立。其次,政府会给养老产业进行投资,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进行考核,一些养老产业资金较多,因此会建设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但是却没有收获到相应的“效益”,不但没有起到养老作用,还造成了资金浪费。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产业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2.养老资源分布不均匀   养老资源的分布问题也是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可以看见,城市中高档社区和普通社区间的不均衡、城乡间养老产业的不平衡;更多的资金都投入到高档养老机构建设中,而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需求投入不足。建设医养结合式的养老医院,对于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固然益处很明显,但对无医保的老年人,往往由于经济因素而无法得到相应服务。盲目的投入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3.养老产业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养老产业涉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对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现状是我国缺乏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黑龙江省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是专科及以下学历,缺乏专业的、正规的培训,许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因此水平不一,整体呈现的是没有专业能力,因此他们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生活照料服务,并且现在许多养老产业的工作人员是按需聘请的,因此没有空闲时间给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其服务水平一直无法提升。养老服务产业要发展好,人才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关键,目前已有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但如何提升现有的养老服务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这是养老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养老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在养老产业中的调控作用,加大扶持力度   养老产业包含的类型较多,要想养老产业发展好,政府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但政府部门的财力毕竟有限,因此需要用一些政策来引入外来资金支撑养老产业的发展。那么,政府部门在进行调控时需要做的就有很多。首先,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宏观管理,建立合理机制后就可以让养老产业自行开展工作减少政府阻碍。其次,政府部门财力有限,因此要有相应政策政策,以此引入外来资金。例如一些单位投资建设养老机构,那么政府就可以按照其投资力度,建设规模等给予相关的优先政策。这样政府与社会一起来发展养老产业,会使其发展得更好。最后,社区养老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黑龙江省一些社区没有开展相应养老工作,政府部门就需要让这些社区建设养老机构,这样能使养老产业更高效发展。
你感兴趣的:
论文推荐